“先踏上正軌,再逐步完善。”5月2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化妝品注冊管理司副司長李茂忠在中國醫藥包裝協會組織的“藥包材藥用輔料與藥品關聯審評審批有關事項討論會”上,直面企業代表意見與建議,給關聯審評政策推進定下基調。
此刻,《關于藥包材藥用輔料與藥品關聯審評審批有關事項的公告(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征求意見截止期已近,民間版本的政策解讀傳播甚廣。消除業界消極情緒,扭轉錯誤認識,建立政企溝通渠道,形成攜手共進局面顯得尤為重要。
共識已經形成
2008年以來,我國藥品監管部門一直致力于改革完善藥用原輔材料管理模式。2012年,原國家局在正式出臺的《加強藥用輔料監督管理有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中明確提出,除新的藥用輔料和安全風險較高的藥用輔料外,其他輔料均實行備案管理。意味著將取消已有國家標準和低風險輔料單獨審批制度,在藥品制劑注冊時一并進行涉及藥用輔料的關聯審評。去年8月,《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國發〔2015〕44號)中明確簡化藥品審批程序,將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以下簡稱藥包材)、藥用輔料由單獨審批改為在審批藥品注冊申請時一并審評審批。
事實上,過去我國長期存在藥包材、藥用輔料與藥品標準割裂的情況,直至醫藥行業“十二五”規劃,才首次明確藥包材、藥用輔料是藥品的一部分,先進技術進入產業扶持目錄。《中國藥典》收載藥包材、藥用輔料標準大幅上升。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國藥品制劑發展水平落后于化學原料藥,與藥包材、藥用輔料審批制的不合理不科學有關。
“關聯審評背后是藥包材、藥用輔料與藥品標準、監管真正合體。既有全行業觀念、意識的改變,質量責任主體的明確,也涉及監管機構人、財、物的調整,可謂牽一發動全身。藥審改革需要極大的勇氣和魄力,關聯審評是一次革命性變革。簡政放權,明確企業主體責任符合政策方向,必將極大地解放藥包材、藥用輔料領域的生產力。”一位業界人士表示。
李茂忠指出,美國FDA對藥品的定義是:藥品=活性成分+輔料+包材。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藥包材、藥用輔料與活性成分的關系,但以前我們監管更重視活性成分,對藥包材、藥用輔料領域相對放松。關于如何改革,國家監管部門做了大量研究工作,還專門委托中國醫藥包裝協會做了課題研究、調研報告。從調研反饋來看,藥包材、藥用輔料與藥品一起審評是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的共識,關聯審評既符合國際規則,又符合產業發展需要。
直陳意見建議
意見稿從征求意見之日起就引發業界熱議,民間解讀十分活躍。在網絡信息傳播發達的今日,每一種解讀都有擁護者,征求意見的目的即是在開放的討論和思辨中讓政策走向完善。
在5月21日的研討會上,近30家藥包材、藥用輔料和藥品生產企業代表將意見、建議直陳主管部門。其主要意見如下:
一是,在DMF庫沒有建立的情況下,同一種藥包材、藥用輔料在各省提交申報會產生多個受理號,企業和省藥審中心面臨巨大重復勞動。有一家包材企業表示,目前有300多個藥廠客戶,一種包材往往有幾十家客戶,每一家都要關聯申報的話,提供材料就有巨大的工作量。
二是,藥品注冊申請人在獲得藥包材、藥用輔料生產企業授權的前提下,向相關受理部門同時提交藥品臨床/上市申請及相關藥包材和藥用輔料的申報資料……藥包材和輔料企業擔心一旦把申報資料交給生產企業,會不會泄露核心機密,藥品生產企業會不會自建包材、輔料廠,致使現有藥包材輔料行業遭遇重創?
三是,實施關聯審評后按照風險管理原則實施申報、審評和審批,如果藥包材、輔料發生變更,那么如何評估風險等級?
奧星制藥質量體系咨詢總裁張新指出,我國藥包材、藥用輔料企業雖然建立了基本的質量管理體系,但是結合風險管理仍然相對薄弱。在實際生產中藥包材、藥用輔料發生變更的情況并不少見,基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質量的工藝變更/技術變更、原輔料變更等情況時有發生。對于可能影響產品質量的變更,藥包材、藥用輔料供應商應在啟動變更管理的同時,進行變更的影響性評估,防止出現不必要的風險。而目前行業內這種風險評估的意識并沒有形成。
在改革中完善
“改革最難克服的是慣性,任何一項改革開始都可能不完美。國家總局也面臨人才缺乏、管理經驗有待提升等困惑,但是全球沒有一個先進國家藥包材、藥用輔料是單獨審批的,實施關聯審評也是對藥品定義的回歸,全行業都應該朝著提升藥品質量既定目標去努力。”李茂忠說。
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國家總局試圖采取建立DMF數據庫與關聯審評同步進行。眾所周知,藥包材、藥用輔料種類眾多,數量龐雜,如果先行建立數據庫,企業自愿申報,建庫時間可能會非常漫長,關聯審評也會無限期延后,這與當前亟待提升藥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大形勢并不吻合。
而對于藥包材、藥用輔料核心技術是否泄露的問題,在5月22日石家莊中匯藥品包裝有限公司舉辦的“新版GMP藥企首選內包材供應商”研討會上,來自石藥集團、魯南制藥、華北制藥、齊魯制藥等企業的一線采購經理也給出了初步答案。據悉,我國大型醫藥企業過去走大而全的發展之路,東北制藥、華北制藥等大型企業集團都有自己的藥包材企業,但是從發展經營來看,目前這些藥包材企業都舉步維艱,成了企業包袱。
中匯包裝就是從石藥集團脫離出來的包材企業。該公司董事長范菊敏說,包材企業在制藥集團里處于從屬地位,發展受限,缺乏發展動力。以中匯為例,剝離石藥前已經虧損,剝離后走專業化道路,積極開拓客戶資源,提升產品質量,不僅扭虧為盈,還獲得了快速發展,去年銷售額已經突破1億元,藥用塑料瓶獲美國DMF備案。藥包材、藥用輔料企業的未來是專業化制勝、質量制勝,藥品生產企業自建藥包材、藥用輔料廠需慎重。
百特公司的一位高管認為,以市場機制解決關聯審評實施之后的技術保密問題比較合理。
而對于意見稿中藥包材目錄,一份按風險評估原則劃分的藥包材類別正在反復斟酌中。相關專家強調,在關聯審評中藥企是第一責任人,藥包材、藥用輔料理應納入藥品的風險評估體系,未來要扭轉為了審評而審評的思路。
江蘇中金瑪泰醫藥包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建忠表示,從藥品生產許可到產品注冊審批,再到關聯審評,能夠看到我國藥品監管不斷完善的過程。從藥品生產企業角度來看,關聯審評有利于技術進步,有利于管理水平提升,藥企對制藥信息掌握得更為全面,與藥包材、藥用輔料企業形成了利益共同體。未來一個制劑產品上市,藥包材、藥用輔料在研發階段就要介入,這對于提升藥包材、藥用輔料研發能力也大有幫助。
研討會上,企業代表們希望最終發布的政策文件留出不斷完善、細化、補充的通道,且行且完善。畢竟試圖用一個文件解決所有問題是不現實的。
文/中國醫藥報記者 方劍春